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教师课堂】儿童舞蹈教学-芭蕾手位
时间:2014-03-17 16:15:27 来源:中舞网

【教师课堂】儿童舞蹈教学-芭蕾手位

1.手位

手位是形成舞姿造型的基本要素。其位置形态的准确与否将反映出训练者和教师的基本功能力。具有舞蹈基本功的常识意义。

常识形成原因

有舞蹈人士说,所有的舞姿动作都脱不了七个手位变化的影子。这话非常中肯,反映出规范的手位对舞蹈的重要性。

舞蹈手位的变化不仅仅是组成舞蹈动作的最基本要素,也是舞蹈者基本功(舞姿规范程度及感染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舞蹈训练中,手位被列为重要的基础练习。除此而外,手位对于儿童来讲,更是他们对舞蹈产生规范认识的第一步。如何使他们掌握规范的手位,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常识之一。

手位中有一个动作往往被教师和一些业余舞蹈者所忽略,一般教材中也很少提及。这个动作就是“还原”。还原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它极易与“准备”相混淆。其实它的动作过程及结束后的定势与七个手位中的任何一个手位的训练难度完全一样,甚至更难掌握。

所以在学习或训练中更应引起儿童舞蹈教师的重视。在讲解手位前,我们必须明确,即手位的属性为芭蕾舞的基础规范,手形应以芭蕾舞的手形为准,不得随着想像改为中国舞的“兰花指”或其他。


手位的规范要求

芭蕾舞的基本手形为:五指伸直、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向前直扣(即向掌心方向延伸),食指微翘,大拇指向中指伸直延伸(图3—10)。在手位训练时,同时应注意各个手位掌心的朝向,形成整条手臂的自然美感。

其站立姿态的要求:右脚在前,三位脚(类似于“丁”字步)或双脚尖打开的小八字步,要求肚、腹、胸放松,双膝、臀部收紧,腰、颈部上提,使背部垂直,双肩放松。

  一位手(图3—11)

位置:双手以手形的外侧(手刃部)顺人体髋部三角区下延,两只胳膊呈椭圆形。要求:两手手心相对,双手手指的间距为4—5指宽,双肘略往前用力(双肘不应夹住身体两侧),双臂有“抱了个椭圆形西瓜”的感觉。

二位手(图3—12)

位置:从一位手双手抬至胸前下端,为二位手。

要求:保持一位手的形态,双臂肘关节带动整个手与臂缓缓抬起,至胸脐中前端停,双臂有托起一个大大的圆盘子的感觉。应注意,抬起时应以肘关节带动双臂,不能以手腕部带动双臂上抬。否则不仅会失去双臂的椭圆造型,而且会形成手指、关节的下垂,失去二位手的整体形态美。

三位手(图3—13)

位置:经二位手抬至前额前上端,为三位手。

要求:双臂形态要求,保持好一、二位手的椭圆,同时双肩下沉,不要随着抬手使其上耸。同时注意,双手不能抬至头顶垂直位置,应以额顶的前上方为准,突出自然舒展的状态。

四位手(图3—14)

位置:以三位手的右手向下延至二位手位置,左手不动,形成分手形态,为四位手。要求:右手带动右臂向下时,应以手指带动手臂下行,与一位手及二位手肘关节带动上抬正相反。同时,应注意保持左手三位手的位置形态不变,不应因右手的下行而影响左手形态,造成左手的松懈下垂。在二、三、四位手及以后的手位动作中,均应保持臂膀的椭圆形态。

五位手(图3—15)

位置:左手依旧不动,右手臂打开行至肩膀侧前位置为五位手。要求:右手臂打开时,手指应随着呼吸有一细微自然摆动动作并带动整个手臂打开至肩旁,应有手指拨开珠帘的感觉。到位时,掌心朝向应为前下方。

六位手(图3—16)

位置:右手不动,左手如右手四位手动作一样下延至二位手位置。

要求:六位手的过程及感觉要求同四位手。

七位手(图3—17)

位置:右手不动,左手如右手五位手动作一样向外打开,形成双臂打开的形态,为七位手。

要求:手臂打开的感觉及两个手臂的掌心朝向要求同五位手,双肘关节及腕部应有向前形成的一定弧度,如同抱了棵大树的感觉。同时,双肩尽量松弛,形成紧凑又松弛的自然状态。

还原(图3—18)

位置:其表现在七位手落至一位手的过程中,双手翻腕,下延至一位手。要求:双手翻腕时头部应看向右手手背,目光随手背下延至一定高度时,回头目视一方向停住。翻腕时应配合一个小的呼吸再行下延,同时应双手指向外微伸,形成双臂下延过程的自然舒展。假如肘关节带动下延,就会形成双臂不舒展、不美观的现象。

七个手位及还原的讲解,除了规范其各自位置和练习要求的常识讲解外,我们有意识地给一些位置注入了形象化的感觉,为的是贴近启发儿童的联想,尽可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除了教习具体技术外,还应更多地适应儿童的兴趣,把有趣的生活现象及艺术语言注入到练习中,激发他们在训练中的主动性。

手位的训练,教师自身必须先掌握其常识规范,反复体验练习,熟识其动作要领,掌握手位规范的细腻要求,才可能使学生有一个较规范的手位表现。否则就可能形成教学的“照猫画虎”,使学员落下“毛病”,形成以后继续学习舞蹈的“病根”。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