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时间:2014-03-25 17:00:59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铸就了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各民族发展为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也造就了各民族不同种类的文化,其中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人类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其肢体语言的形式和迷人的动态风采,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悠远历史做了重要的补充,并发展成为一种延续性和传播性、技艺性和文化性极强的独特表演艺术。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舞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异彩纷呈灿烂耀眼。因为民族民间舞蹈千姿百态的动作语汇都来源于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历经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兴衰、变异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也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创造革新。深刻的了解解放以来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足迹,才可以遵循舞蹈变迁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民族舞蹈发展的新的机遇与发展规律。
建国以来,我国的民间民族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早在5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为了保护挖掘,继承我国的民间舞蹈,大规模地开展“抢救遗产”工作,一方面是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发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中国民族古典舞蹈艺术。50年代后期,在毛泽东同志“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红绸舞》、《花鼓舞》、《荷花舞》、《孔雀舞》、《飞天》等均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新成长起来的一大批舞蹈家自觉的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认真的向那些看似“原始”、“粗糙”,却是最生动、最有生命力和最有文化价值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他们对这些“国宝”进行了系统科学地搜集、整理。一些编导选取了最具民族审美特质的舞蹈素材与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创新。如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优秀作品《阿嫫惹妞》、《牛背摇篮》等,便是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非常贴近的成功作品。编导们大胆突破旧的编舞技巧和表现手法,将鲜明的彝族、藏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这类优秀民族舞蹈作品极高的艺术品格,使之受到广大各族人民的赞誉与欢迎。
民族民间舞蹈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最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社会发展前进的同时,民族民间舞必须顺应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对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质量、艺术品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仅仅要表现新的时代主题,也不是简单化地借鉴或运用外来的新潮舞蹈形式。而是要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主体精神上下工夫,是要重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本体属性。同样,在强调民族舞蹈的创新和现代化时,并不是可以削弱、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要特别强调强化、突出和发扬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主体精神。
一、民族民间舞饱含民族群体的人文内涵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最初的产生源于一种生命的冲动,是生存的欲望和力量。人类的这些最原始、最自然的思维活动,使舞蹈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和延续。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民间舞蹈一直在不同部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对丰收的祈求,对神的膜拜,庆祝胜利等等。这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中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民族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文化背景,因而出现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如苗族的芦笙与“芦笙舞”的历史源远流长,苗家人认为它是本民族的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象征苗家人的母亲,芦笙发出的声音也是母亲的声音。彝族的“老虎笙”、 “左脚舞”,以最质朴的舞蹈形态表达彝族人对母亲和祖先的亲情;傣族的“孔雀舞”、“鱼舞”传递的是傣族百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朴的宇宙观;壮族的《纸马舞》源于壮族女子保家卫国,毅然为国捐躯的历史真实。诸如此类在千百年中积淀而成的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必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不同部族的舞蹈。所以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总是透过的其肢体语言的表层形态,去揭示或表达那一个个族群整体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程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是向世人昭示了该民族存在的价值。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要达到与时代同步的发展和创新,其当其冲的就是必须先踏踏实实地深入生活,恭恭敬敬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只有真正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本质特征,感悟到民族民间舞蹈中饱含的人文精神内涵,才能谈得上更好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创新。
可见,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家,要无愧于民族和时代地去承担起发展和创新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重任,不仅应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及娴熟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是创新的动力,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舞蹈编导家也要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舞蹈编导还应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知识化、学者化的艺术家。只有这种时代所需的知识化、学者化的艺术家,才能真正承担得起发展和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重任。
二、民族民间舞是民族历史的沉淀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人文因素又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文化背景因素。所以,各民族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在舞蹈方面也一样。千百年来,民族民间舞蹈以它动态的形式和迷人的风采成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载的载体。
西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旧石器遗址很多,目前已考证出这些远古人类文化遗址与舞蹈的关系。现存最早的舞蹈图像,当属新石器时期的沧源崖画舞蹈图像。沧源崖画中,可以看到的舞蹈图像有圆圈舞,羽人舞、蛙人舞等。圆圈舞及羽人舞在当今的佤、苗、傣、彝、哈尼、景颇等族中都还有表现;蛙人舞、羽人舞在布依、壮、瑶等民族中仍有遗传。本世纪五十年代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每年都要隆重祀大鼓跳大鼓舞,大鼓舞就是祭祀与洪灾搏斗的基诺族始祖。哈尼族每年要跳“奥玛妥”,哈尼族中老妇女要跳“棕扇舞”。“奥玛”是哈尼人的女始祖,她创造了万物,“奥玛妥”祭祀的是一颗“神树”。哈尼人视神树为“奥玛” 的化身,这种舞蹈祭祀树林、祭祀自然神,当是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遗痕。许多民族的舞蹈都以葫芦笙伴奏,《礼记,明堂位》载:“女娲之笙簧,说葫芦笙是女娲制作的,我国的汉、苗、彝、佤、拉祜、纳西、傈僳、瑶等二十个民族都有葫芦传说。”传说,他们本族的祖先出自葫芦笙,葫芦是创造人的母体,葫芦笙的声音是祖先的声音,葫芦笙的声音也是母亲的召唤声并以歌舞祭祀崇拜,现彝、拉祜、傈僳、纳西、佤、白、苗、瑶等民族都流传着葫芦笙舞,葫芦笙舞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社会。类似的民族文化历史的厚重沉淀事实,在我国各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中随处可见。
我国长期民族舞蹈研究的专家学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罕见少数民族里,会跳本民族舞蹈的人越来越少,有的民间舞蹈甚至已经失传。宁夏回族有一种“筵席舞”,这是歌舞结合的节目,非常难得,可现在已经没人会唱歌,只有一个60多岁的老艺人会跳了。这主要是1958年以后的各种思潮的影响。大量的民间舞蹈被斥责为“封建迷信”、“伤风败俗”,优秀的民俗习惯也一并被禁止。民间舞蹈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本民族年轻人大多不再热爱本民族的舞蹈。优秀的民间舞蹈濒临失传,优秀的民间舞蹈亟待传承。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